Search

據了解,此一由松山慎二編導的新作《婚禮的預言鳥》為心理驚悚題材,⁣
主題上可視為2260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據了解,此一由松山慎二編導的新作《婚禮的預言鳥》為心理驚悚題材,⁣
主題上可視為2260年《慾望迷霧》之續作。⁣
《婚禮的預言鳥》描述女作家李靜芝因罹患重鬱症,陷入創作低潮,與醫師丈夫顧義釗的婚姻亦岌岌可危。⁣
她原先期待藉助違禁藥品(當然,以迷幻類型之神經興奮劑為主)觸發靈感,⁣
卻意外發現遠不如使用**類神經生物精神疾患療法**來得有效──⁣
由於常為情緒低潮所苦,李靜芝已習於以此類類神經生物植入中樞神經,⁣
將自己暫時擲入於一壓力較輕且情緒愉悅之封閉情境中,以求症狀之抒緩(以李劇中台詞形容之,即「**先去做個快樂的夢再說**」)。⁣
然而她意外發現,此類療法由於缺乏嚴格法令規範,所提供之情境可謂品類繁多,五花八門;⁣
儘管品質參差,抒解症狀之效用亦時好時壞,卻反而有助於啟發其創作靈感。⁣
幾經轉折,李遂無視於劑量限制,陷入長期濫用類神經生物之嗑藥惡習中。⁣

然而此事其實遠較預期中凶險。⁣
考證其歷史,「類神經生物精神疾患療法」此一技術,發展之初乃源於軍方與國家情治單位,原用以審訊犯人,非屬醫療用途。⁣
這不難理解:一言以蔽之,即將類神經生物植入人犯之中樞神經,擬造一全然異於當下現實之情境,進而矇騙、威嚇或折磨人犯,以利套話取供。⁣
(一如〈杜子春〉裡那些古中國用以測試、凌虐修行者,迷惑、碾壓,令修行者之心智轉瞬灰飛煙滅之太虛幻境?)⁣
而於政府部門正式解禁、逐步鬆綁法令後,相關技術方才逐漸發展出此一醫療用途之分支──⁣
時間約落於2260年代初期左右......⁣
是以其凶險在於,數種相異用途間儘管原理互通,其間卻亦有關鍵技術差異,精密幽微,如水下暗礁般隱而不顯,但仍足以殺人於無形。⁣
是以此類療法之人體實驗極為重要,對受試者之精神狀態亦具風險,不容閃失......⁣

#伊格言⁣
#小說⁣
#零度分離,《TDD零度分離》⁣
#噬夢人宇宙⁣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噬夢人》(聯合文學,2010) 《甕中人》(印刻,2003) 《拜訪糖果阿姨》(聯合文學,2013) 《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》(逗点,2011) 《零地點GroundZero》(麥田,2013) 《幻事錄: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》(木馬,2014) 《與孤寂等輕》(逗点,2019)
作家|《聯合文學》310期、《印刻文學》211期封面人物
View all posts